育兒很難,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在成長
育兒很難,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在成長
育兒”很難,我的真實體會。
“育兒”很難。盡管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實踐,探索育兒之路,但我還是會因為孩子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期待不一樣而焦慮,還是會不自覺地踩中孩子敏感的“雷區(qū)”而措手不及。
一、各種“難”
我們總希望給孩子的,但有時候我們并不知道對于孩子來說,孩子覺得什么才是好。
我們總會認為孩子應(yīng)該這樣,或那樣做更好,并試著引導往我們認為的好方向發(fā)展,卻并沒有問過孩子你想怎樣做?
我們總跟著書上理論去引導孩子,比如自己吃飯,養(yǎng)成好習慣,但有一次他突然說,媽媽你喂我的時候,你是繼續(xù)堅持孩子自己吃?跟他說你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吃,還是欣然接受他的提議?
在育兒路上,我始終還是有很多疑問。后來我一直在想,“育兒”是否有什么準則,讓我們更加明晰地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然而“育兒”難在你也不那么有把握這樣做之后孩子是否就吸收到并準確理解你的做法。
育兒的路只有當孩子長大以后你才知道到底多少積極的影響,真正影響到他的一生。
二、育兒先育己
我們都知道,作為父母,我們的某些影響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多數(shù)父母親對嬰幼兒的養(yǎng)育非常重視,同時也很緊張很焦慮,希望自己能有豐富的育兒知識,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然而我們的教育過程并沒有那么順利。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對我們的引導似乎沒有反應(yīng)(這讓我們更加著急),我們想“教”會孩子的東西他沒有學到,反倒是那種“教”的樣子學得一模一樣。
有時候也常因為我們的焦急,孩子還沒足夠時間感知和體驗未知事物,我們已經(jīng)開始指手畫腳告訴他怎樣做才好了。這一點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當我看到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時候,一般都耐心地等他自己發(fā)現(xiàn),游戲,練習,習得。但有些特殊情況也許并不這樣。
直到最近,孩子提問我,媽媽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才剛要開始認真想這個問題時,他就趕緊提示我或者看我表情好像想不出來就著急要告訴我答案。我能感受到他很怕我答不上來。而這種感覺也確實似曾相識。我細細回想,我不自覺地在某些時刻也是這樣的。孩子竟能捕捉到我的言語背后急切的心情。
當我們碎碎念讓孩子趕緊吃飯,趕緊睡覺,趕緊穿衣服時,他還在想著剛剛那個玩具多好玩,(過了很久)咦,媽媽為什么這么說?當我們以為我們在養(yǎng)成孩子的好習慣,必須這么做卻受到孩子頑皮的“挑釁”時(比如媽媽說吃飯自己吃,孩子想要媽媽喂食),孩子這樣的能力讓我們“育兒”難上加難,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會是你是如何應(yīng)對這樣的“挑釁”,如何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而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到底是“自己吃”還是“媽媽喂”的沖突上。
這個沖突結(jié)果是否養(yǎng)成好習慣的影響遠沒有你當時情緒變化及處理方式的影響大。而且,孩子這樣的要求肯定有原因。如果糾結(jié)于沖突的結(jié)果,糾結(jié)的感受一定更快被孩子吸收。
這也許就是為什么總能“暗暗”發(fā)現(xiàn)自己某些糾結(jié)的東西也出現(xiàn)在孩子身上的原因。而當時的情緒反應(yīng)和處理,才是“育兒”的本源,也就是說這才是會被孩子習得吸收的。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一樣拍下來你當時的表情。孩子就看著呢!他想知道媽媽怎么了?媽媽為什么生氣?我不想吃飯想媽媽喂,媽媽有沒有不高興。媽媽不喂我,是不是不愛我?至于為什么要自己吃飯不能喂食等等的“道理”,寶寶不知道……
這樣的原理同時適用于家有老人幫帶孩子時產(chǎn)生的分歧時的反應(yīng)和處理。孩子習得的不是哪個做法更好,他習得是情緒體驗和處理方式。
所以“育兒”先育己,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接著處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成長并不完全依賴于引導,他自己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天生的超強的感知能力,吸收了什么信息并不由我們父母說了算,而是孩子自己。
我們說的“育兒”真的很難,有哪個父母能夠做到讓孩子吸收的全是優(yōu)秀的品質(zhì)。如果不能,作為父母怎么辦呢?
三、育兒能育己
畢竟,現(xiàn)為人父母在童年時期也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需要自己消化和調(diào)整。這些影響或多或少也會帶到孩子的家庭中來,這時的自己也是孩子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教育深深的影響著所有人。“育兒”的難還在于,原生家庭的影響自己也無法擺脫。所以在“育兒”過程中,孩子如果出現(xiàn)自己本身比較排斥的行為,可能做出的反應(yīng)就是原生家庭給予的教養(yǎng),是隱忍還是沖突?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會生氣,除了跟自己的期待有關(guān),另一個方面就是原生家庭遇到這種行為的時候也是生氣。作為自己,既要消化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自己帶來的沖擊,還要調(diào)整自己對孩子的育兒狀態(tài),是多么難。多數(shù)人都是看到孩子的反應(yīng)才明白。是否能夠冷靜對待自己的抗拒和受沖擊點,決定了是否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行為。所以育兒能育己。
如果哪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不用忍就不跟孩子置氣了,也許就是自己慢慢找回在這個點上內(nèi)心不再沖突的自我,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并逐步淡化或者不再繼續(xù)延伸?!坝齼骸钡倪^程自己也在成長。我們感恩孩子的到來,是孩子喚醒了我們長期以來被壓迫的神經(jīng),回憶起自己本身的樣子,是孩子讓我們學會回歸,尊重自己的情緒,重新面對,重新按自己的想法處理。然后我們也學會如何不壓迫孩子,讓孩子就按他自己的樣子成長著。
“育兒”的難題還很多,大家共分享共成長。我們都不是的父母,需要不斷地日省,思考,實踐。現(xiàn)階段,我實踐的是以下四個詞。
1.尊重。
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自己。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是誠實的,自信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不會跟你抬扛,他有自己的喜好但也能接受你的喜好,還時不時問你,媽媽,你喜歡什么?作引導之前先理解和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見,也讓孩子告訴我們他的建議,發(fā)展他自己。比如出現(xiàn)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 (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溝通)
2.反思。
孩子小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和閱讀習慣,所處的環(huán)境偏靜而且單一。我就想著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給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于是才與金寶貝結(jié)緣。孩子大些了有了自主意識,我們難免會起“沖突”,沖突后我盡量回想情況和過程,花一點時間隨手記,客觀記錄我的作法,孩子的反應(yīng),然后思考為什么?找出原因,調(diào)整。
3.等待。
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到一定程度,實踐后仍沒有出現(xiàn)預(yù)期效果,剩下的時間就是用來等待的。等待孩子的吸收,內(nèi)化和輸出。為了讓孩子適當學會等待,我們也會對孩子的某些需求說“好的,請等一下……”那么我們是否也學會了呢?充足的養(yǎng)分給予后就是等待孩子悄然花開的時間。
4. 接納即虛懷。
孩子性格和行為風格非常像我。一開始我總是向自己希望的孩子樣子引導他,但我發(fā)現(xiàn)除了自己急切和失落外沒有其他正面的情緒是孩子能感受到的。而且我設(shè)身處地地想,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選擇跟他一樣。被引導的感受很痛苦很壓迫,很緊張不知所措。于是我理解了他,接納了自己,身心才是愉悅的。我要接納孩子,不作多余的引導。作為我自己,我接納了自己的不足,承認它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會看到更廣闊的天空,才能輕松做好自己。
有問必答,專業(yè)學習規(guī)劃師為您免費咨詢解答
課程底價、品牌對比、師資力量、學習時間、課程內(nèi)容、報考政策...想了解什么?就來咨詢學習規(guī)劃師吧!
評論 丨 共0個
登錄后發(fā)表評論
評論